“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梅雨季节,雨水注定要和我们纠缠不清。过完一个舒舒服服的周末,新的一周刚启幕,雨水就忙不迭地来刷存在感。更心塞的是,本周雨水将天天光顾,周四还会有一波强降水等着我们。湿哒哒加上黏糊糊的感觉,本周的日子可能真的有些难熬了。 微雨过,小荷翻。你有没有留意到,最近日湖公园的荷花陆续盛放。荷花的花期一般从6月份开始,持续到9月份。但最美的荷花,恐怕要等到盛夏时节。那时候,大家可观“绿荷红菡萏,卷舒任天真”,可闻“过雨荷花满院香”,可忆“金浆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宁波城区天气
今日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22℃~26℃
明日多云转阴有阵雨22℃~27℃
●宁波空气质量等级优至良,首要污染物:O3
本周天气怎么样
雨水没完没了到周末,周四还有明显降水
6月13日,梅雨季首轮强降水画上“休止符”,这场雨下得那叫一个“气势如虹”。全市平均面雨量169毫米,各县市区都在120毫米以上,雨量超过总梅雨量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雨水停了,阳光微露,我们似乎从“那些年错过的大雨”回到“阳光灿烂的日子”,气温更是相当有爱。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微风轻拂,浮云半日,恰好是美好的仲夏时光。只是,这样的日子太短暂。本周将开启梅雨季的第二波雨水,而且这雨水会没完没了一直下到周末。这一次的梅雨还换了一种套路:多了几分江南姑娘的温婉,偶尔还耍耍小性子。
从本周的天气预报来看,“阵雨”霸场,每天的天气关键词都有这两个字。今天是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周三是多云转阴有阵雨;周四是阴有阵雨或雷雨;周五是阵雨转阴到多云……
所谓阵雨,就是雨水不会从早一直下到晚,而是停停下下,这感觉有点像春雨,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你也别小瞧阵雨,本周四将会有一波明显降水。全市中到大雨,部分地区大到暴雨。
黏糊糊+湿哒哒,这样的日子有点难熬
大家还记得吗?上一波强降雨时,宁波的气温一下子跌了好几摄氏度,最高气温直接降到20℃出头。有朋友调侃:明明是在夏天,怎么滋生出初秋的感觉?
天气喜欢变脸,但这一次温度表现得比较淡定,雨水并不会带来大降温。一方面是因为雨势不大,另一方面,受到天气系统影响,时间已经进入6月下旬,夏天要显露出“滚烫”的一面了。
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本周最高气温基本稳定在27℃~29℃。别看这温度似乎挺惬意,因为天天下雨,空气中湿度大,加上风力较小,有点闷热。黏糊糊+湿哒哒,本周的体感可能会让大家有些不舒服。
气象部门曾做过研究,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与人们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并不一致。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日射甚至心情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比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40%~50%,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就不会觉得很热;而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又很小,就会闷热难熬。
周三“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近了
不知不觉,本周三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快要来了。
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过后,虽然太阳逐渐南移,白昼渐短,但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却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所以气温还会急剧升高,最炎热的盛夏就此来临。所以,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冬至”过后有“冬九九”,数完九九八十一天,最冷的日子就算过去了。相对应的,夏至开始也有“夏九九”,夏至是头一天,要过九九八十一个大热天,才能走向秋高气爽。
梅雨季如何养生
宁波人湿热症状较为普遍
不管怎么样,本周将是一段难熬的日子。宁波的常年出梅时间是在7月7日,今年预计在7月上旬后期,这样的日子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身体该如何安然度过梅雨季?
梅雨季节阴雨潮湿,空气湿度大,人总是闷热不出汗,身上黏腻,还会觉得精神不振,心情压抑,昏昏欲睡。其实,这一切都和湿邪相关。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气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很大。
“10个宁波人可能就有7个或多或少有湿热症状,在梅雨季节,就更需要给身体除湿。”鄞州第二医院中医科孙雪莲医生说,宁波地处沿海,居民喜食海鲜,本身体内湿气就容易积聚。加上梅雨季节,气候又湿又热,所以湿热之邪容易阻滞中焦,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些人感觉就像中暑一般,还常常伴有嗜睡、乏力等,舌苔往往出现白腻或者黄腻。
可自制“三豆汤”清热解暑
如何安然度过梅雨季?需要从饮食、运动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入手。
梅雨季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可适当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可以用金银花、甘草、菊花等泡茶喝。西瓜是夏季消暑的良品,但湿重的人应少吃或不吃。
大家可以试试食疗袪湿,比如多吃一些山药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绿豆自制“三豆汤”,黑豆补肾益精,赤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暑,三豆合起来,起到清热、解暑、利湿的功能。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睡觉时不能贪凉,要注意保暖,空调开机时间不要过长。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适度的运动,身体微微出汗,不仅能祛除体内积聚的湿气,还能增强体质,起到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中午最好能安排午休时间。
孙医生特别提到,梅雨季节,阳光少见,户外活动减少,有些人会出现憋闷、心烦、情绪低落的情况,心情同样会“发霉”,“偶尔情绪波动很正常,尽量不要宅在家里,和朋友喝茶聊天,舒缓心情。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出门散散心,保持心情愉快,同样是治疗‘湿症’的一剂良药。”现代金报记者薛曹盛摄影记者贾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