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俞永均通讯员 潘云娣胡鹏翔 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日益重视,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外部压力开始显现。宁波检验检疫部门前天发布消息称,目前已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始立法或出台专门政策,在食品、农产品企业中推广碳标签制度。未来,碳标签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进而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又一新壁垒。
发达国家争推碳标签计划
所谓“碳标签”,是指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自2007年英国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以来,12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入队列,开始这方面的推广活动。如日本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必须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类似的碳标签计划,以此普及低碳观念,引导消费者使用低碳农产品,逐步“排挤”高碳农产品。
不仅如此,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和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乐购等也已逐步实施或计划实施绿色供应链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碳足迹进行测量,并要求加贴碳标签。
对农产品出口影响逐步显现
随着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不断推进,一方面,碳排量普遍较高的国内农产品企业的落后技术不得不淘汰,许多企业将支付高昂成本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不得不顺应发达国家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碳认证、加贴碳标签等,企业成本将大幅上升,而产品竞争力则会相应降低。
另外,碳关税壁垒也在逐渐形成。在2007年法国提出碳关税后,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计划于2020年开始对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一旦碳关税全面铺开,中国高能耗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将首先成为课税对象,贸易摩擦也将不可避免。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将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导致出口量下滑20%以上。
“可以预见,碳标签制度对国外消费者选购低碳标识农产品的引导作用明显,对进口高碳农产品将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形成所谓的‘低碳壁垒’。”宁波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表示。
未雨绸缪备战贸易新壁垒
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5年宁波口岸进出口农产品4.7万批次,货值29.4亿美元。宁波是农产品出口大市,全市有14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其中90%以上是碳排放较高的中小企业。同时,我市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蔬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主导地位,而这些都是高碳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
面对日益逼近的碳标签制度,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我市相关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未雨绸缪,提早采取应对措施。
首先,要积极进行低碳技术革新。出口农产品企业要重新明确企业发展思路,认识减排重点和潜力,集中力量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革,积极采用低碳技术和设备,切实降低碳排放。
其次,要关注低碳足迹认证。有能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碳足迹评估,推进节能认证或低碳认证,提高企业及产品的低碳竞争力。
最后,要大力开拓国外新兴市场。目前,宁波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度依赖欧美和日韩市场,而这些地区已开始实施碳标签制度。因此,相关企业要大力开拓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与宁波农产品有很强互补性的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低碳壁垒”带来的贸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