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曙泗洲家园小区的居民来说,买菜是一件麻烦事。小区周边没有菜场和大型超市,到最近的联丰菜场得乘公交车坐两站路,年轻人还好,就是苦了那些高龄或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过,这半年来,小区老人们的买菜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社区联系了周边的一家小超市,让其变身为“平价菜铺”,提供新鲜的蔬菜、蛋类、肉类,如有需要,还能让志愿者直接送货上门。
在社区的建议下,“平价菜铺”诞生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泗洲家园小区,居民口中的“平价菜铺”就在小区北门旁。这是一个约200平方米的沿街店面,三分之二是小超市,另外的三分之一单独隔出来,做了个菜铺子。
店主叫姚红,30岁,安徽人,因为身材魁梧,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胖”,店员都是姚红的家人,包括姐姐、姐夫、父亲等。
“2014年小区交付时,我就在这里租了店面开超市。时间一长,和不少居民都熟悉了。其间,有好几个阿姨都问过我,店里能不能附带卖点菜,让她们不用为了几根葱跑去几公里外的菜场。”姚红说,半年前,社区李书记也专门为了买菜的事找他商量。
聊到这里,丽景社区的李书记接上了话茬:“小区刚交付时,周边配套设施基本是零,公交、银行、医院、菜场都没有,这两年,经街道、社区多方沟通,这前三项算是落地了,可就是菜场,一直都没有消息。”
“小区1000多户人家,目前入住了2000多位居民,有一半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将近60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不少,买菜是个大问题。”李书记说,社区想尽办法,后来找到了超市老板姚红,他为人厚道,还是社区的志愿者,大家讨论了一下,决定在他的超市里辟出一块地方,弄个简易菜铺。
“平价菜铺”还得接受志愿者监督
记者在现场看到,菜铺的装修简单,不过整体环境很整洁,卖的主要是蔬菜和蛋类,还有少量肉类。生菜、菠菜、青菜、苦瓜、毛豆等依次摆放在货架上,虽然每种蔬菜的数量不多,但胜在种类丰富,看上去也挺新鲜,菜价都一一标示在墙上。
在姚红看来,“平价菜铺”不是那么好开的。首先,是比以前辛苦不少。平时超市营业的时间是早上6点到第二天的凌晨,如今多了菜铺,姚红或者他的姐夫就得轮流夜班,另一个人早上3点多去蔬菜批发市场进货。
更重要的是,他得遵守和社区居民的约定。“李书记事先跟我说过,既然开店是为了方便居民,那菜必须要新鲜,菜的价格也得公道,起码不能比一般菜场的高。考虑到老年人需求,蔬菜种类必须多一些。”姚红说,他之前从没卖过菜,在办好相应的工商手续后,就跑去蔬菜批发市场,结果抓了瞎,“进价方面吃了不少亏,又得保证给社区居民的价格公道,因此,在经营前期,赔了本也得咬牙坚持。”
不仅如此,社区还专门找了几个志愿者阿姨给“平价菜铺”挑刺。居民桂阿姨在食堂工作,对菜价和菜的质量很有把握,另外几位阿姨则常跑菜场和大型超市,眼光独到,如果发现菜铺里菜的价格比外面菜场贵,或是质量欠佳,她们就直接向姚红提出。
“平价菜铺”经营了半年,居民们普遍反响挺好,而姚红也初步掌握了一个度:每天早上进的蔬菜,到晚上都能卖掉三分之二,夏天一天的营业额一般在四五百元,冬天一般为七八百元。“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菜铺不亏本就好了。”
热心的“小胖”得到居民称赞
菜铺的物美价廉,获得了居民的好感,而姚红的热心,更是让大家称赞不已。
居民宋阿姨对记者说,“小胖”很热情,遇到老年居民,无论认识不认识,都打招呼;老人去买菜,无论是不是会员,都给会员价,还主动抹零;有的老人走路迟缓,进店采购时,他会一直陪伴、搀扶,有时甚至送他们回家;老人在超市里买米买油、买桶装饮用水的,他都会直接帮忙送到家里。“下雨天,他最忙了,我常常看他穿着雨衣,骑着电动车,给小区居民送货。”宋阿姨说。
“‘小胖’专门做了些名片,交给小区高龄或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电话,直接送货上门,有其他事情需要帮助的,只要他有空,也会帮忙。”社区工作人员说,小区有一位沈阿婆,双目失明,膝下只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女儿,这个家庭受到了“小胖”的特殊照顾,他常常让自己的姐姐烧好菜再送过去。
“我在小区开超市这些年,跟居民们也都有感情了,这些事情都是举手之劳。更何况,居民也对我们很好,他们不仅照顾我的生意,有空时还会到店里坐坐,帮着摘菜、剥毛豆,陪我和我的姐姐、姐夫聊天,这种融洽的氛围,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老家,他们都是我的家人,让我每天忙碌并快乐着。”姚红说。
□宁波晚报记者王思勤 通讯员张立 |